打基础 建机制 强绩效——曲阜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经验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涉及面广、类型多样、情况复杂。山东曲阜由市财政局牵头,群策群力,积极落实上级财政部门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决策部署,筑牢根基,夯实会计基础;建章立制,健全管理机制;用好盘活,提高资产绩效,多措并举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一、夯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基础
(一)增强意识、提升本领,多措并举提升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支撑,曲阜市财政局坚持抓住“管队伍”这个牛鼻子,多措并举提升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一是培养对象上注重点面结合,一方面确保横向到边,2024年6月举办的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覆盖各镇(街)、市直各部门会计骨干及财政局年轻干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参加济宁市行政事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班人员选拔,我市6名会计人员成功入选,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头雁作用。二是培训内容上注重统筹兼顾,培训内容不局限于会计准则制度,还包括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务操作、预算管理、财务合规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三是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既举办线下集中培训班,也成功举办2024年度曲阜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网络专题培训班,还于6-7月开展财会监督专项检查,以问题整改提高会计人员合规意识和业务水平。
(二)业务为基、业财融合,以业务底数核查财务资产家底。
摸清“财务家底”的前提是摸清“业务家底”,曲阜市财政局群策群力,以实物底数核查财务资产家底。一是在工作机制上加强协调,在财政局内部实现会计、资产、监督科室合署办公,打通会计管理、资产管理、监督评价环节;加强与预算科室的联系,改变各自为阵的工作局面;在会同部门开展工作时同步召集业务和财务部门,让会计人员懂业务,业务人员有财务意识。二是致力打通业务模块和财务模块的信息交互,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道路信息、图谱、资产信息逐一对应,并尝试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予以推广;在文物资源管理领域,以《政府会计准则第11号——文物资源》及应用指南实施和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力争将普查成果转化为入账成果。
截至目前,实物信息盘查有序开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已完成全部清查并实现动态维护。截至2024年10月,已清查登记本级及以下管理维护的公路1282条、里程1429.41公里,实现逐条公路建立实务档案,建成公路动态“一张图”,并实现全部入账,资产原值共计24.4亿元。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初步摸清业务底数。截至目前,全市市政道路263.73公里,面积593.47万平方米;桥梁32座;路灯2.28万盏;地下综合管廊4.31公里;排水管网420.59公里;城区绿地面积1328.14公顷;公园25个;绿道83.47公里;生活垃圾转运站12座;公厕46座。推动市政交通设施、供排水设施等分类入账,截至2023年末已入账资产原值28.91亿元。三是文物资源实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曲阜市作为全国13个“四普”试点区县之一,已于2024年3月完成下辖尼山镇古建筑试点普查,共核查古建筑28处,其中复查古建筑24处,新发现古建筑4处。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镇街的外业实地调查工作,累计普查各类文物961处,其中复查文物819处(复查率100%),新发现文物142处。2025-2026年将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同步推进文物资源入账工作。
(三)追根溯源、逐一核查,以基本建设支出追踪资产入账。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投资多以基本建设的形式开展,曲阜市财政局精心组织,逐一排查,推进存量项目及时转固和有效利用。自2024年4月起,市财政局组织自规局、水务局、住建局、交运局、农业局等五部门填报2006-2023年期间、合同价在1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统计表”,累计汇总已完工项目244个,项目预算金额合计78.53亿元。
下一步将加强指导,加快办理竣工决算,对尚不具备竣工财务决算条件的项目,推动要求各单位依据基本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完整登卡入账。
二、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一)管理链条延伸,覆盖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
逐步扭转会计和资产管理的“后端思维”,参与到资产前期配置和后续管理、处置过程中。一方面,资产管理科和绩效评价中心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环节提前介入,立项时即实现“挂号登记”,以便于后期在交付使用、竣工决算等关键节点时有清单可追溯,动态跟踪,确保资产登卡建账应入尽入。另一方面,与单位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形成联动,后续资产市场化运营、处置等环节中取得收入的,确保及时、完整纳入财政非税收入账户。截至目前已针对资产处置收入、涉案财物管理、长期挂账借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集中统一托管,定期核实资产配置动态。
为实现存量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曲阜市财政局借鉴学习山东省属资产运营公司的先进经验,成立曲阜市财金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存量资产集中统一运营管理,该做法被山东省财政厅列入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典型案例。一是摸底经营性和闲置行政事业性资产底数。截至目前共梳理出全市范围内经营性房屋及土地资产55处,其中房屋面积5.7万平方米,土地面积15.3万平方米,养殖水面1处,涉及单位32家,租赁点位97个。二是在不改变资产权属的前提下实现集中统一托管。截至2024年12月底,25家单位经营性和闲置资产全部完成运营权移交协议签订,逐步由资产运营公司接收运营,后续实现动态更新。三是梳理资产使用情况。对各项移交的资产建立使用情况台账,明确出租资产租期、占用资产清退计划、空置资产情况,为后续资产盘活夯实基础。
(三)数字财政发力,支撑资产治理水平提升。
曲阜市财政局支持市大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建设“集约化、一体化”建设数据支撑平台。一方面,集中管理各部门信息系统,统一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已实现大数据中心、住建局、统计局、司法局、教体局、财政局、档案馆等17个单位上云,承载政务网办公系统、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曲阜市智慧城市指挥系统、大数据融合视频平台、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视频赋能平台、曲阜市实景三维系统、智慧社区、智慧路灯平台、数智镇街平台、和美乡村平台等29个应用系统。另一方面,探索实现财政资产系统信息与业务系统信息衔接,实现资产、会计信息实物化、条目化、可视化。
三、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
在现阶段财政收入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曲阜市财政局分别从节支、保收、增收角度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
(一)服务中心,管好增量资产。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把增量资产配置关。曲阜市财政局从财政评审破题,建立存量资产与新增资产配置的挂钩机制,严控增量,对涉及资产购置的项目从严审核,能够调剂使用的资产不得在项目中新增资产,超标准、超数量配置的资产一律不予审批。特别是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在财政评审阶段会同大数据中心严控服务器、智慧屏重复建设,防止因数字经济一哄而上,造成财政资金的低效使用。根据《曲阜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市大数据中心统筹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审核、立项、验收、评价和全生命周期备案管理。
(二)物尽其用,盘活闲置资产。
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做好存量资产利用文章。一是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通知》、《曲阜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曲阜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经营权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曲阜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和盘活利用。二是推进资产调剂共享,积极发挥公物仓作用,组织开展低效、闲置资产跨部门调剂使用。对无法满足单位使用功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筛选出状况较好的部分,统一纳入公物仓管理,供学校、公立医院及大型会议活动等调剂使用。三是加强资产出租和处置收入管理。将不具备纳入公物仓条件的办公设备,统一规范报废处置,处置收入纳入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将摸底掌握的出租房屋建筑物清单推送给相关科室,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监督单位租金上缴非税;对承租方欠缴租金的资产,多次协调部门单位进行催缴,明确催缴措施及计划清缴时限,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三)突出特色,让文物活起来。
发挥当地文化资源禀赋,打好文旅资源发掘利用牌。以古树名木为试点,通过数据资产盘活古树资源,会同文物局、大数据中心,借助属地高校科研力量和中介机构专业服务,已建成集数据采集、三维建模、智能监测、互动展示、科研分析、古树认领及在线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涵盖曲阜市主要古树名木2万余棵,正在着手开发可视化交互平台。后续将推动交互平台上线,力争把曲阜古树名木打造成精品IP,开展古树数据资源旅游导览、文化宣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市场化运营,并按照数据资产管理有关要求推进入表工作。
下一步,将总结古树数字化利用经验,以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契机,结合文物数字化保护相关项目,推进数字三孔建设与推广;与属地博物馆联动,推动70余万件馆藏文物数字化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